近日,由全聯紡織服裝業商會、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校服管理專業委員會、ISUE國際校服·園服展(上海)組委會聯合主辦的“首屆全國校服行業商協會行業發展工作研討會”在服裝名城——福建省石獅市成功舉辦。作為服務全國1.5億青少年學生的千億級市場,校服行業既是教育裝備的重要組成,也是紡織服裝產業的創新高地。面對低效競爭、地方保護與標準參差等桎梏,此次研討會匯聚全國行業領袖、專家學者及商協會代表,共探校服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,為區域協同與行業革新注入新動能。重慶市教育裝備協會校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、重慶立泰服飾集團(下稱“立泰集團”)董事長張敏書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。
行業現狀:機遇與挑戰并存,呼喚破局之道
校服行業橫跨教育與紡織兩大民生領域,承載著“衣以載道”的育人使命。當前,我國校服市場規模超千億元,但行業集中度低、區域壁壘突出、質量標準不一等問題長期制約發展。部分地區因地方保護導致市場碎片化,中小企業在低價競爭中疲于生存,而頭部企業則受限于招投標機制的不透明性,難以發揮規模效應。張敏書在專題發言中直言:“校服行業亟需從‘量’的擴張轉向‘質’的飛躍,以協同創新打破內卷,以開放格局重塑生態?!?/p>
成渝協同:以國家戰略為錨點,賦能產業升級
作為校服行業核心企業代表,張敏書重點剖析了區域協同對校服行業的戰略意義。他指出,重慶校服產業依托獨特氣候條件與政策支持,已在功能性面料研發、智能化生產等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;而四川作為人口大省,教育裝備需求旺盛,兩地聯動可構建“研發—生產—服務”一體化產業鏈。
他進一步強調: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國家“第四極”,不僅是“一帶一路”與長江經濟帶的交匯樞紐,更肩負著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使命。成渝協同絕非簡單的市場疊加,而是通過政策互通、資源共享、標準共建,打造跨區域產業共同體?!?/p>
破局路徑:雙輪驅動,構建開放生態
面對行業痛點,張敏書提出“雙輪驅動”戰略:對內深化協同,對外拓展全球。對內,以協會為紐帶,推動行業自律與標準升級,他呼吁強化商協會的樞紐作用,整合校服企業成立“產業聯盟”,通過聯合采購降低原料成本,共享設計資源提升附加值。對外,借勢雙城開放優勢,打造國際化品牌。依托成渝作為國際門戶的區位優勢,不僅要讓中國校服走出去,更要走進去、走上去,成為全球校園文化的符號。
從巴山蜀水到東方米蘭,首屆全國校服行業研討會的思想碰撞,為行業注入新思路。而立泰集團經過30余年的行業深耕實踐,正以破局者的姿態,推動一場從區域到全球、從制造到智造的深刻變革。校服行業將突破地域局限,以更高標準、更廣視野、更深協同,邁向‘中國制造’向‘中國智造’的跨越。未來,隨著區域協同深化與全球化布局加速,中國校服產業必將成為教育強國與紡織強國建設的重要支點,書寫新時代的行業華章!